这这这,这是可以直接说的吗?

她是不是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皇室密辛,不会被灭口吧。

作为御前宫女也是要读些书的,想到史书上的父子相疑,导致血流成河、伏尸百万,小宫女止不住地微微打了一下颤,恨不得吧自己耳朵割了留条命。

接下来,陛下是不是就该勃然大怒了。

救命

迁都

好不容易升上来了,怎么就那么时运不济呢。

害怕的小宫女不敢看上面,只敢观察旁边的前辈。

前辈老神在在,仿佛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对话。

小宫女只觉得前辈的养气功夫真好,不愧是御前的老人。

正恐惧着接下来的命运,便听到圣上平淡至极的嗓音,对着太子说:“等下次朕出去的时候再交给你。”

唉?

小宫女不可思议。

就、就这?

怎么不按套路来呢?

说好的猜忌疑心呢,陛下不应该忌惮太子贪恋权柄,怕她对自己造成威胁吗?

可能会造成威胁的贝婧初只觉得阿耶话说得奇怪。

“玉浑已经收服,奸细也被清理完了。”

“余下周边都是弹丸小国,就算阿耶有意扩大疆土,也不至于再御驾亲征。”

说着,她有了一个恐怖的猜测:“难道,你想丢下我给你干活,自己出去潇洒?”

贝婧初用一种看混蛋的眼神谴责他,试图唤醒狗暴君的父爱和良心。

可惜狗暴君没有良心,毫不心虚地反驳:“话也不能这么说,朕出去不叫潇洒,而是为了解决大越目前的难题。”

贝婧初的表情只透露一个意思:你骗鬼呢。

贝恒很无奈,他分明是一心为公。

遂解释道:“近日你自己接手,可有发现京中粮食供不应求许久了?”

这当然是早就发现了,贝婧初也正想商量着解决运力的事。

以许欣姝为首的农业人才各种改进粮食的种植方法,只要没有战事,大越是不缺粮的。

可外面是地广人稀,京中就是寸土寸金,没有太多的地给人种粮,都是从外运进来。

再加上京城的气候本不是鱼米之乡,就算是郊野开发出来,也难支撑这么多的嘴。

偏偏运力已经支撑不住越来越多的人了,天子脚下都闹饥荒的话,那可太离谱了。

贝婧初原本想的是增加运力,却联想到皇帝刚才说的话

她不确定地问道:“阿耶的意思是迁都?”

“你先带着众臣去江淮一带,由我留在京城监国,直到那边安顿下来?”

贝恒简直想拍拍她的小脑瓜了,不愧是他最看中的太子,怎么这么聪明呢,真是一点就透。

可惜孩子大了,远远地坐在下首,贝恒遗憾地摩挲了下手指。

面上还是很沉稳威严的样子,欣慰一笑道。

虽然那笑,要是视力差一点都看不出来。

得到肯定的贝婧初脑子迅速运转起来迁都的利弊。

弊端肯定是长途跋涉,定都前,那边的安全防护肯定不如京城的,还要重新修建宫殿等等等等。

优点是迁到米粮富庶的地方,先解决了粮食危机,南方气候温暖,也更适合居住。

重点是,迁都的话,世家大族必然伤筋动骨。

在京城经营的势力至少半数都无法移走,到了新都城,就是重新构建局势的机会,可以直接大刀阔斧整顿一番。

她相信阿耶肯定不会留手。

甚至路途劳顿,一些碍眼的老顽固,可以水土不服,“意外”身亡。

恩科

贝婧初一合计,太妙了。

搬!立马搬!

父女俩一达成共识,一脉相承的坏水咕噜咕噜往外冒。

贝恒直接给贝婧初布置任务,让她选新都的位置。

贝婧初回去对着地图看了好几天,拟了三个备选的地方。

其中最推荐的是洛州,地处大运河中心,漕运发达。

皇帝没说同意还是不同意,迁都是大事,他还要先和人商议。

但有一件事比迁都更紧急些,皇帝要提前一年开设恩科。

原本科举三年一度,但打下了玉浑的大片城池需要人管理。

之前还嫌弃闲官太多了,没地方用,结果现在全安到玉浑,哦不,玉州等地去,还是缺人。

好在已经开春,春闱准备仓促了点,却能很快招到人走马上任。

科举的事被交给了贝婧初办,本以为狗暴君回来了自己能歇两天的贝婧初,现在怨气很重。

不好的心情,在看到报名考生的名单上达到了巅峰。

世族几乎占了大头,不说寒门了,就是今年崛起的新贵加起来,在里面都不够看。

贝婧初揉了揉隐隐发胀的太阳穴,有点头疼。

历来君王都知道世家是威胁,为什么不打压,因为世家势大。

而世家的势力便来源于出将入仕的人多,可是不重用他们又不行。

这时候的知识并不易得,好一点的书籍和老师皆被上层垄断。

就如在弘文馆教皇室子弟的先生明理豁达,博古通今又虚怀若谷,思想超前一千年起。

世家的师资当然也不差,有些人脉广的,请个隐世大才,甚至能比皇室找的先生还高明几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