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2节(1 / 1)

第一氏族 我是蓬蒿人 1990 字 1个月前

秦军偏师进入汾州那么久,晋阳一直没有分兵南下支援,一方面的确是兵力不足,另一方面,不就是想要保留晋阳大战的力量?

作为河东最后一道防线,打下晋阳不比打穿雀鼠谷容易。

魏崇山一开始就没打算拿晋阳怎么样,他的计划是利用晋阳兵少的短板,兵围晋阳,主力进入河北,直奔燕平。

现在晋军开始回救,绕过晋阳袭夺燕平已经不现实。

“孙将军说得没错,吴军就是因为从中原撤退不及时,被晋军咬住了尾巴,这才没能成功渡过淮河,还丢了江淮之地,我们绝对不能重蹈覆辙!”

蒋飞燕难得出言附和孙康。

有了他俩这番发言,众将陆续表明态度,基本都赞同立即收兵回撤。

“连日作战,我们死伤惨重,付出了巨大代价,这才只差一步就打通雀鼠谷!若是此时退军,之前的钱粮付出、将士损失,就再也没有机会收回。这一战便是彻头彻尾的大败!

“秦国损失如此之大,年之内,不可能缓得过劲来。

“而赵晋得了中原与江淮十四州,势力大涨,年之后,军力必然空前强盛,届时我们再想跟他们一决雌雄,不比现在去攻下晋阳容易!”

终于,魏无羡说话了。

这话说得众人无不陷入沉默。

的确,就这么撤离河东,接受此战之败,秦军可就是遭受了巨大打击,往后再想跟赵晋争雄,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发生,那可谓是难如登天。

“我儿不赞同撤军?”魏崇山问。

“恰恰相反,儿赞同撤军。”魏无羡摇了摇头。

见众人都不解的看向他,魏无羡沉声道:“此战打到现在,我们虽然进展不慢,在战局上战果显著,但因为损失巨大,在战利品上收获太小,军中的不满与怨忿之气已是日盛一日。

“殿前军还好一些,藩镇军将士可是已经闹过几场了,虽然都没有闹大,被我们及时镇压、安抚,但军心不稳可见一斑。

“以这样的军队士气,去晋阳跟晋军会战,我们毫无胜算,这就更不必说军中得知晋军叩响潼关,担心后院失火之下,会是什么反应了。

“一旦大败,那我们就会跟吴军差不多下场。而我们这回大败了,晋军绝对不会像放过金陵那样放过长安,毕竟他们现在没了另一方的掣肘。

“所以我的意思是,撤退虽然要承受战败之痛,但怎么都好过亡国之祸。及时撤离,若能守好潼关保住关中,来日虽然艰难,但只要我们举国同心君臣同德,就还有跟赵晋扳手腕的机会!”

听完魏无羡的话,众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。

此战虽然败了,这是事实,但秦国心志不能丢,还得以十分精神死守潼关,保住关中,齐心协力以图将来,绝不能就此颓丧,陷入互相推卸责任,或者内部利益的争夺中。

至于来日机会何在那不还有吴国作为盟友吗?

退一万步说,就算吴国不顶事,塞外不还有天元王庭——天元帝国吗?

“王上放心,大帅放心,成大事者不惜小费,撤军只是一时挫折,秦国依然是秦国,我等的雄心壮志绝对不会就此丢失!”孙康、蒋飞燕等人连忙表态。

魏崇山点点头,“既然如此,那便暂时撤军。

“本王希望诸位谨记,我们这是撤军而不是溃败,过程中得秩序井然、相互掩护,谁也不能争先恐后、抢夺道路,贻误大局!

“回程路上要做到军纪严明,不得祸害沿途百姓,更不可烧杀抢掠,坏了秦军名声,妨害来日再征河东的大计!

“谁敢逾矩,本王严惩不饶!”

众人无不抱拳:“臣等领命!”

第九六三章 黎明之前

方闲一马当先,冲锋在前。

山中地形复杂,开阔地很少,但既然选的是伏击的地方,地形就不至于狭窄到施展不开,将能用的石头都推下山砸倒不少秦军之余,反抗军众将士冲下山坡,与秦军展开血腥肉搏。

战斗激烈。

秦军在经历过最初的混乱后,很快调整好节奏,或者成群相互呼应,或者成群结队彼此支援,靠着没有倾覆倒下山崖的粮车,在各处跟反抗军将士拼死力战。

反抗军队伍在温泉关到汾州这一路上时常伏击秦军运粮队伍,秦军对今日遭遇早有预料,出发前便有充分准备,此刻远远谈不上措手不及。

——一因为山道难走,一开始的时候秦军运粮队伍规模并不大,随行甲士不过千人上下而已,在被反抗军痛击之后,秦军吃一堑长一智,集中粮秣,减少运粮次数,扩大队伍规模,护送甲士越来越多。

如若不然,方闲等人这回也不会面对三千秦军。

随着战事持续进行,战斗范围从山道蔓延到了山坡上、林子中。

两军修行者尤其是御气境修行者腾挪转移,或者要冲破围攻,或者要追击残敌,或者要逃出生天,或者要救援同袍,没多久便把周围稀疏的林木毁了个大半。

反抗军将士悍不畏死,战斗一开始是压着秦军打。

亲历多场战士,众人都从血火中得到锻炼与磨砺,眼下这五百余将士都称得上是老卒,战力不比秦军弱多少。

不仅如此,因为反抗军全面放开修行功法,且能指点战士修炼的军官,已经包含到了队正、副队正一级,故而军中将士但凡是能够经历几场大战活下来,而天资又不错的,修为都能得到很大精进。

五百对三千,反抗军的确不是没有胜算。

但也仅仅是有胜算而已。

鏖战半响,战斗场面发生变化。

最开始的时候,反抗军借着推下山石砸乱秦军队列,砸死砸伤小几百秦军的优势,以俯冲之势陡然杀出,占据着场面上的绝对上风。

秦军虽然迅速反应过来,各部结成大小战阵迎战,依然被反抗军仗着修行者的力量连续突破,伤亡增加得很快。

但战斗到了中段,秦军凭借人数优势稳住了阵脚,反抗军修行者猛冲猛杀的过程中真气消耗剧烈,渐渐的冲势不再如之前那般凶猛。

——简单说,秦军死了一千人还有两千人,只要士气不崩阵脚不溃,用人命拖也能累垮反抗军。

而三千秦军包含的修行者数量,即便不如五百反抗军多,也不会有实质差距。

作为队伍的领头者,方闲必须时刻关注整个战局的变化,在跟面前的同境秦军对战之余,他敏锐察觉到了反抗军面对的问题。

不远处山道拐弯处的一批秦军,仗着地形便利甚至将杀过去的反抗军不是击伤就是击退,展现出中流砥柱般的力量,俨然快要成为所有秦军的主心骨,在战阵上起到了核心作用。

“绝对不能被秦军将阵脚完全稳固下来,我们必须维持猛攻势头迅速前冲,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击破敌阵,否则输得只会是我们!”

念及于此,方闲眉目一沉,眼中杀气爆闪。

要想过去击溃弯道处的秦军,就必须解决眼前的同境对手。

而且得快。

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那可是一名元神境初期的修行者。

方闲没有时间犹豫,选择只在转瞬之间。

他果断卖出一个破绽,让对方的长刀捅进了自己腰肋,在最后一瞬拼命扭转腰身,力求不被重伤的情况下,左臂趁势夹住对方的长刀!

电光火石间,脑袋狠狠向前一撞,秦军修行者闷哼声响起,方闲用兜鍪砸破了对方的面甲!他自己也是眼前一黑,不过他早有预料,长刀一刻不停地挥斩出去,直奔对方咽喉!

秦军修行者丢了长刀,捂着流血的咽喉疯狂倒退,脚步踉跄身形不稳,形如惊弓之鸟,但到底还是成功退到了同伴身后。

“杀!”

左肋传来火辣辣的疼痛,方闲却顾不得去看一眼,冲入敌军人群左右开弓,长刀接连挥斩,转瞬间劈死一名秦军御气境,砍伤砍翻三名秦军修行者。

他身后的反抗军战士无不奋进,攻势陡然大涨,杀伤力顷刻提升,秦军一个接一个倒下、受伤、败退。

“跟我走!”

眼见面前的秦军阵脚已乱,仓惶后退,方闲立即转身奔向山道拐弯处的那批秦军,一路绕过人员密集的战场,从边缘地带飞掠,砍翻好些个挡路秦军。

快要接近秦军战阵的时候,方闲忽然眼前一黑,差些栽倒在地,好在这只是眨眼间的事,他很快恢复视野,重新控制住身体。

肋下伤势说不上重,但也绝对不轻,几番鏖战下来真气消耗不少,他再清醒不过的意识到,他能全力奋战的时间已经不多。

没有任何神色变化,甚至连情绪上的变化都没有,方闲咬紧牙关,跟山道转弯处的秦军厮杀在了一起。

他面对的,依然是一名元神境初期修行者。

秦军这三千人的队伍里面,有两个元神境修行者,而五百人的反抗军队伍里,现在只有他一个元神境强者。方闲很清楚,若想此战得胜,他最低也要击败同境敌手,而后击破秦军战阵。

方闲一往无前。

他害怕不害怕?

他当然害怕。

他不过是个未到及冠之龄的年轻人而已。

虽然害怕,但他并不恐惧。

更加不会迟疑。

因为他确实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。

下定了这份决心,便能最大限度的坦然无畏。

能有如此决心,一方面是他饱读诗书,家教严明,是在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“愿得此身长报国,何须生入玉门关”这样的教导中成长起来的,熟知历朝历代的各种英雄的事迹,早就有“封狼居胥”“饮马瀚海”“勒石燕然”这样的追求。

另一方面,随着革新战争的开展,到进入反抗军作战,他耳闻目睹了太多反抗军老卒奋不顾身、舍身赴死的场面,纵然是普通战士平日里没有那么壮烈,也都个个昂扬向上精神头十足,是值得信任,可以放心并肩作战的同袍。

实事求是地说,在最开始加入反抗军的时候,方闲没有做好丢掉性命的准备。

他只是从军征战、精忠报国而已。

但是现在,特别是在成为队伍领头者,肩负整个队伍的生死存亡之后,方闲的责任心空前高涨。

他觉得自己可以死。

死,并不可怕。

只要队伍能赢,他甘愿成为沙场白骨!

噗嗤。

鲜血喷涌,方闲大腿被刀锋掠过。

噗嗤。

鲜血飙飞,方闲左肩被秦军削飞大快血肉。

噗嗤。

鲜血翻飞,方闲右胸胸甲被破开。

他左手抓住了秦军元神境强者的刀锋,右手持刀捅进了对方的左肋!但是很可惜,只是左肋而已,并未捅穿对方的心脏。

呲啦,萦绕真气的刀锋破空而下,直逼方闲脖颈!